北纬32度,南北地理分界线和南北气候过渡带,大别山横贯南部,淮河穿境而过,特殊的地理位置、良好的自然生态条件使得河南省信阳市息县成了优质红薯的黄金种植带。
“红薯面,红薯馍,离了红薯不能活。”曾经作为国人“拳头口粮”的红薯,随着农业生产水平的发展,已成为大家口中的小杂粮。然而,在息县,红薯却以另一种方式演绎着主角:全县红薯种植面积达20万亩,年产60多万吨,以红薯为原料的各类产品产值达15亿元,其中,以豫道农业生产的优质红薯粉条为原料的酸辣粉产业,得到迅速发展。
(相关资料图)
把准方向,方可行稳致远。息县县委、县政府立足红薯大县的实际,将红薯产业作为群众脱贫致富的主要产业进行大力扶持,高规格成立红薯产业专班和薯业协会,每年投入财政资金近2000万元,培育打造集育种、种植、加工、销售于一体的红薯全产业链。
“当前,正举全县之力打造‘双基地双小镇’,即中国红薯研发基地和红薯小镇、打造中国酸辣粉创新基地和酸辣粉小镇,力争在五年内实现年产值50亿元、十年内打造出百亿级产业集群。”息县县委书记、县长管保臣介绍,通过龙头企业的带动,让红薯逐步发展成为大产业,让更多群众在红薯产业链上增收致富。
抢抓优势,红薯延伸出了产业链
近日,在息县东岳镇一处红薯基地内,年过半百的邱庄村村民邱冬汉来到这里查看红薯的长势情况。“过去的红薯是‘救命口粮’,如今的红薯是增收‘金疙瘩’,每年我都会留足土地种红薯,有收购商兜底,不愁销路。”几年前,邱冬汉结束多年在外打工的生涯,回到老家种地,把日子过得有模有样。
地处千里淮河上游的息县,气候湿润,淮河过境75.4公里,河之南葱翠秀丽,河之北坦荡宽广,自古以来良田沃野、物产富饶。红薯作为息县特色农作物之一,有着种植历史悠久、产量高、品质优、营养价值丰富等特点。其中,东岳镇因具有土地土层深厚、养分充足、通气性强等特点,更加适宜种植红薯。
为促进红薯产业发展,2019年,东岳镇组织成立了息县红薯协会,注册的“东岳红”商标先后获得了国家级“名特优新”农产品标志。“东岳红”品牌打响后,村民种植的积极性不断提升,之前一部分原本撂荒的田地陆续被种上红薯。“大部分红薯亩产5000斤以上,纯收入5000元左右。”尝到种植红薯甜头的东岳镇罗楼村脱贫户马守青满脸喜悦,“红薯种植,旱涝保收。”
在东岳镇李庄村,村民靠着种红薯并手工制作红薯粉条赢得了名声。为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效益,李庄村“两委”组织村里掌握传统手工工艺的村民发展粉条加工产业,建起了粉条加工厂,日加工红薯可达200吨,不仅为村民提供了工作岗位、助农增收,而且把当地产的优质红薯粉条凭借电商销往全国各地。
红薯虽小,如今在息县却成了大产业,越来越多的村民通过种红薯实现致富,从东岳镇向外辐射种植红薯20多万亩,“东岳红”已发展成为4个大系列,18个品种。“除正常线上线下销售红薯,红薯协会还与豫道公司强强联合,组团发展。”东岳镇党委书记李西伟说,“豫道公司把基地建在东岳的田间地头,东岳的红薯粉专供豫道公司,并由他们兜底,目前加工成的酸辣粉等产品,销往了全国。”
李西伟口中的豫道公司是位于息县的河南豫道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该公司负责人赵豪是土生土长的息县人,为回馈家乡,2015年他返乡投身到红薯产业中。“在一产上,我们让群众参与到红薯产业开发项目,直接、间接带动农户种植红薯约5万亩;在二产上,已建设拥有6万平方米的标准化厂房,可生产上百种产品,日产能近百吨,以优质红薯粉条为原料的酸辣粉在同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赵豪自信地说。
值得一提的是,2017年以来,东岳镇与豫道公司喜结“扶贫缘”,签订产业扶贫项目协议,探索出不同的帮扶模式:对无劳动力的贫困户,公司流转其土地耕种,贫困户收取流转费;想种红薯的贫困户,公司提供技术、种苗、生产资料,产品按约定价收购;身体好的贫困户可自愿到公司务工,月务工收入3000元,身体不好的贫困户,可到公司打短工,实行日薪制。
政企同心,携手拓宽酸辣粉产业
一块红薯,撬动一条大产业链。走进位于息县县城的豫道示范店内,酸辣粉、薯条、烤红薯等产品琳琅满目,让人目不暇接,前来选购的顾客络绎不绝。“仅红薯粉丝我们就开发了28个品种,深受消费者喜爱。”赵豪介绍,线上销售在各大电商平台均开设有旗舰店铺,自主研发的“遇到酸辣粉”“重庆小面”在速食类目销量排名一直处于前列。
乡村要发展,产业是关键。豫道酸辣粉作为息县红薯产业化特色产品之一,曾一连数日位列抖音直播平台酸辣粉类目榜首,创造了单日10万单的成绩,数据显示,豫道酸辣粉消费复购率达40%。豫道酸辣粉的火爆出圈,让息县红薯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持续提升,息县县委、县政府敏锐地察觉到酸辣粉产业发展前景广阔,又与当地红薯产业相得益彰,对以豫道公司为主的红薯产业链上的企业进行全力扶持。
2022年10月,《河南省酸辣粉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5年)》出台,提出到2025年全省酸辣粉产值达300亿元,要将河南打造为全国酸辣粉知名生产基地,并着重指出要大力支持信阳息县发展红薯全产业链。《计划》出台后,信阳市、息县迅速行动,提出以豫道为“龙头”,打造“双基地双小镇”的目标,项目一期313亩,预计今年可实现投产使用。
有了政策加持,息县红薯产业得到迅速提升。根据市场需求,息县引进优良品种,培训科学种植知识,为农民增收创造条件;先后10余次邀请浙江大学、河南工业大学、河南省农科院的农业科研专家现场指导,高薪聘请红薯专家长期驻地,指导农户种植,为稳产高产高效做好技术保障工作;豫道公司也与薯农签订最低限价收购合同,保证种植户的红薯或红薯初加工淀粉敞开收购,保证薯农利益。
在各项政策的推动下,豫道公司紧抓红薯做文章,已经发展为集红薯育苗、种植、储存、精深加工及销售为一体的全产业链企业。截至目前,该公司仅在东岳镇就拥有500亩红薯育苗基地1个,带动红薯初加工工厂4个,带动农户户均增收7000元,不仅改变了当地的农业种植结构,助推地方特色经济发展,还带动了农民就业增收。
针对红薯产业的发展,赵豪介绍,布局分三期,一期为第四代涂布工艺红薯粉条生产线,生产即食方便粉丝、非油炸方便面等产品,全部为非油炸健康食品,其中“遇到酸辣粉”已成为“网红”产品;二期为低温油炸和蒸煮工艺休闲食品生产线,主要生产薯干、薯条、薯片、蜜饯等绿色健康休闲食品;三期与浙江大学生命科学院合作建立红薯研发中心,布局以红薯膳食纤维、红薯肽等为主的大健康产品。
提档升级,打造百亿级产业集群
爽滑劲道的酸辣粉,吸引越来越多“吃货”的味蕾。今年3月,豫道公司牵手奥运冠军田亮让息县和豫道酸辣粉再度火了一把,热度持续增加。
为提升品牌影响力,豫道公司主动出击,依靠电商与具有强大消费能力的目标人群零距离接触,蹚出一条销售新渠道。而通过签约奥运冠军田亮担任品牌形象代言人,则为助推品牌文化和产品优势,持续增强大众好感度,旨在把豫道酸辣粉推向国际舞台。
在息县产业集聚区的豫道食品厂区内,工人们紧张忙碌,多家快递公司应接不暇,装运着各种红薯加工产品。“我们将陆续推出红薯冰淇淋、冰冻烤红薯、红薯巧克力等新产品,围绕红薯‘吃干榨净’,拉长拉宽产业链条,让更多的人受益于红薯产业,借乡村振兴的快车,让群众稳定增收。”赵豪说,同时还抢抓大别山革命老区振兴的政策机遇,以产业联动,争取三年内实现带动红薯种植50万亩,示范带动农民50万人的阶段性工作目标。
目前,随着息县方便食品、休闲食品和薯源膳食纤维保健品“三驾马车”的产能和销售规模释放,豫道公司、今三麦食品息县分公司、息县宏升粮食等企业迅速发展。未来,息县酸辣粉小镇建成后,将通过以豫道公司为龙头的产业资源整合,将淀粉生产、调味料生产、设备制造、脱水蔬菜等相关产业整合到半径2公里的小镇中,让龙头企业带动全产业链配套。届时,将形成以小镇为原点、以龙头为轴心、以优秀配套企业为延伸的格局,吸引更多的优秀企业投资、优秀人才落户,形成“虹吸效应”的局面。
当前,息县打造的“双基地双小镇”,全力向五年内实现年产值50亿元、十年内打造出百亿级产业集群方向前进。“接下来,围绕建设红薯全产业链,息县将加快延链、补链、强链,加速酸辣粉小镇项目建设,完善酸辣粉小镇配套设施,创新酸辣粉宣传销售模式,助力息县酸辣粉产业提档升级。并从酸辣粉产业基地建设、产品研发、产品包装、品牌创建、销售渠道、政策支持六个方面着手,力争将息县酸辣粉产业培育成为特色鲜明、辐射面大、带动性强的百亿级支柱产业。”管保臣说,“我们有信心,也有决心为全省酸辣粉产业高质量发展作出息县贡献。”
时下的息县大地上,淮河两岸草木青翠,一座以酸辣粉产业而兴起的现代化食品集群小镇雏形初现,不久的将来,“双基地双小镇”将会成为息县一张闪闪发光的名片。(记者:张培奇、范亚旭、王帅杰)
标签: